第(2/3)页 “不止是对皇兄你个人,对北凉来说也是受益无穷。” “好皇兄,我费了不少心思,皇兄就给我一薄面,好么?” 徐牧的心情逐渐平复,他不是不知道徐多福的苦心。 片刻之后徐牧深吸一口气,道。 “好,看在皇妹的面子上,无人来惹我,我必不先找他们麻烦。” 徐多福闻言,瞬间喜笑颜开。 金台的百戏表演花样儿繁多,徐牧与徐多福看了小半日。 又在金台品尝了金台的宴席,水准风味竟不输于宫中的御厨。 不过想一想也对,能来参加金台诗会的,都是非富即贵之人。 在家中养尊处优惯了,口味刁钻,一般的厨子难入他们的眼。 待黄昏降临华灯初上,诗会才如约而至。 淮南王徐天禄举着夜光杯,红光满面。 “今日来参加诗会的,皆为我大梁诗酒风流的才子佳人。” “老规矩,本王来了就是本王来出这诗会的彩头。” “赋诗之后由本王,以及太学五经博士蘅大人来评价。” “评价之后诸位来商议这评价是否合理,可有异议?” 来参与诗会的人里不乏举子与才子,闻言笑容满面。 “王爷来添彩头,自然是一等一的宝贝,我等就却之不恭了!” “王爷走遍天下,文采飞扬,蘅大人出身名门学富五车。” “有两位来做评价,谁能有意义?” “请王爷开启诗会,吾等自当踊跃参与!” 淮南王徐天禄仰面而笑,然后向蘅嫣点了点头。 蘅嫣接替淮南王,素手一挥就有仆从将一面悬挂着小灯笼的架子抬上来。 架子上分为上下两排,共悬挂着二十四枚灯笼,灯笼下悬挂有木牌。 木牌上嵌套了遮住字迹的锦袍,蘅嫣轻声说道。 “规矩一如从前,我来取一木牌,得诗词的题目,诸位来赋诗。” “淮南王殿下的第一件彩头,乃唐末遗留下的珍宝——鸳鸯莲瓣纹金碗。” 蘅嫣说着一旁自有侍从捧着托盘而来,上面金光璀璨。 太学生杨颜微微眯起眼睛,道。 “好宝贝,这做工这纹路,果真有大唐气象。” “就是不知其具体的来历?” 蘅嫣并未说话,美眸遥遥地望向女眷那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