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路宽笑道:“我提前打好招呼啊张导,我年纪轻自尊心强,你看完之后嘴下留情啊。” 刘伊妃在一旁看他虚伪地寒暄,心道你哪里是自尊心强,你是报复心强吧! “什么嘴下留情啊?” 陆钏满面笑容走过来,观众的捧场和认可,让他现在可以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来面对路宽。 至于之前的些微讽刺也就不用再计较,否则不是更坐实了造谣者那些恶意又无理的揣测? 张作骥恭维道:“陆导,电影很精彩,听说已经拿到了900多万的票房了吧?” “哈哈,成本200万,目前只能说是小赚,这次看看能不能在海外版权上有一些突破吧!” 路宽看陆钏志得意满,也好整以暇地看着他显摆,跟看猴戏似的。 陆钏的嘴巴简直要咧到耳朵根了,对着赶过来的采访国内媒体又是一番吹嘘。 看着一边人畜无害的路老板还不忘掰扯一句:“各位,大家就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了,移步隔壁去看一看路导演的大作吧?” 田状状也招呼路宽:“小路,先过去做准备吧。” 距离《鼓手》首映还有半小时,剧组成员们提前到达做好迎接观众的准备,这是礼仪和惯例。 心浪的韩璐和《楠方》的谢晓也提前到了放映厅,和路宽打起招呼。 “路导,终于到你的主场了,回答我几个问题吧!” 路宽对这个竞品单位的女记者印象不错,当下笑着点头同意。 “请问您对自己的电影预期交易和获奖情况如何?” 路宽实话实说:“海外版权有一些接触,真正确定交易情况可能还得等到获奖情况公布之后。” “至于获奖情况,我倒没有太大奢求。” “《爆裂鼓手》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艺片,从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来看,是带有好莱坞电影元素的。” 两位记者倒还没有太大反应,但现场的张作骥、陈果,甚至是陆钏都听得一愣。 这是干嘛?自杀?向威尼斯宣战? 前文提到过,威尼斯是电影阵营里的反好莱坞急先锋。 一个电影节有一个电影节的选片调性,你路宽作为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导演,公然宣称自己的好莱坞倾向。 这完全可以理解成是对威尼斯传统的评委会理念的挑衅。 他真的那么傻吗? 刘伊妃和田状状第一天就陪路宽见过巩莉。 在他们回去的路上,路宽曾经表达过对这一届威尼斯评审团队和评奖倾向的思考。 2002年之前和之后的威尼斯电影节口号都是反好莱坞,为何只有这一届叫做“接受多元”? 黏上毛比猴都精的路宽不会做这种蠢事,他的目标直指本届电影节的主席,德哈登! 青年导演的首部影片怎么拿三金? 是不是穿越北电2002级表本,随便抄个剧本,网罗几个成名演员,资本上赶着投资,韩山平纳头便拜,然后一炮成名? 可以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事情。 首先《爆裂鼓手》的内容够扎实,阵眼冯远争实力超群,影片质量是受到评审会认可的。 不然也不可能同意他延迟交片的请求。 其次这一次是华人演员作为评审会主席,这在精英评奖制度下是一个绝对的利好。 在最后的拉锯战和投票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,只要影片质量过关,她就能有一锤定音的魄力和决心! 这一点不用怀疑,从1997年她为了给梁超伟拿影帝和阿佳妮公然撕逼就看得出来。 最后,也是路老板刚刚对着一众媒体发言的目的。 你德哈登不是要讲“接受多元”吗? 你不是邀请了历史上最多的好莱坞电影参加展映吗? 你不是在电影宫外最好的位置都贴上了好莱坞巨星的海报,还邀请他们走红毯吗? 我现在就接住你这根橄榄枝,公然和你遥相呼应,看你接不接招! 这位曾经执掌柏林电影节长达20多年的德国人也是个偏执狂,路宽相信他对于评审会的决定是有影响力的。 除了这些之外,剩下的就要看路老板这几天疯狂蹭电影展映的成果了。 比如一众大咖的捧场和站台。 陆钏和王小磊在一起窃窃私语,继而又假意安慰神情严肃的路宽。 “小路导演,不要着急,华语片在国外参展是这样的,刚刚《寻枪》的厅里也只坐了三分之二的观众。” 他环视着门可罗雀的现场,心中不免有些落井下石的得意,又不好表现地太明显。 只可惜瞬间就被打脸。。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