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不不不!咱们得明媒正娶,不能这样,让人笑话!” 王建国一下慌了,推开喀秋莎连退几步。 喀秋莎闪烁着大眼睛,不解的望着王建国。 王建国急忙解释道:“得办仪式,摆酒席,让亲戚朋友来见证一下,咱才能是两口子。我这么说,你能懂不?” 喀秋莎眼神更急迷惘。 王建国无奈,只好朝巧儿嫂屋里喊道:“嫂子!这亲事我愿意,但国际友人交流困难,你快来跟她解释一下咱这边的规矩啊!” 巧儿嫂正做针线活,闻言端着笸箩就跑进了北屋。 50年代初,正值中苏同盟蜜月期,两国人民互通不少。 巧儿嫂那时候岁数小,她娘家爹是矿上干活的工人,经常带着她上熊国买大列巴吃。 所以,巧儿嫂会说熊国话。 虽然不流利,但交流没问题。 “你该干啥干去吧,嫂子跟她说。” “哎,谢谢嫂子,这姑娘好,我真喜欢,早晚她得是咱家人!” 王建国谢过巧儿嫂,赶紧提好棉鞋,回了自己的房间。 简单收拾了一下工具,就准备进山打猎去。 大雪封山,正是打猎的好时候。 所谓富贵险中求,此时进山是危险了些,但若是运气好的时候,能开熊仓大收获。 他都重生了,不需要运气,他非常清楚哪里有熊仓,何处有漏捡。 一把包浆的弓箭,一筒子箭,两把匕首。 一个亡爹留下来的印着五角星的大背包。 一个早年间烈士爷爷在抗日战争时,从敌军手中缴获来的睡袋。 这,就是王建国进山打猎的全部装备。 准备装备不费时间,很快搞好。 而后,王建国去到了北屋旁边,那件最暖和的小屋里。 站在门前,他却忽然失去了敲门的勇气。 他心里很激动,很欣喜。 但眼角却是湿润的,声音哽咽着。 几十年了,再度见到老妈,哪有不开心的。 但他又很清楚,老妈已经命不久矣。 上辈子时,他因为巧儿嫂给自己介绍了个洋媳妇闹脾气,赖了半床。 他是下午才开始进山,出门前老娘喊他,要跟他说说话。 他因为时间不早了,没有进老娘的屋门。 他本来预计三天后不论有没有收获,都要在晌午头到家的。 结果,就因为完了这几个小时,他是三天后的傍晚才到家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