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以阿青为代表的芸芸众生无法将嬴政当作一位明君。 赵凌的笑容收敛,神情变得严肃起来,说道:“若朕告诉你意义何在,你也听懂了,便亲笔写下车同轨书同文的意义,并登上大秦日报,署你之名!” 阿青握剑还行,少有握笔,但闻言,还是傲然道:“若你说得在理,,我愿写出登报!” 赵凌深知,要在这个时代为他父皇洗白是不可能的,但有些观念必须植入百信的心中。 无论他们认不认可,但这件事必须得做。 这关乎始皇帝的名声,也关乎大秦未来的统治! 他要让天下人明白始皇帝的深谋远虑。 反正这些事情都已经完成,百姓已经从那艰难的日子里走出来了。 走出来后,难道他们就没感受到这一切给他们带来的便利? 难道他们后是子孙没有享受到这一切带来的好处? 赵凌盯着阿青,眼神变得有些不一样,语气也难得面对她不再温和质问道:“你可知,若朕的父皇不统一文字,六国贵胄还在用楚篆齐刀,天下有多少文字?” 阿青被赵凌盯着,也是丝毫不慌,只是抱着剑,道:“我怎么知道?” 赵凌冷声道:“之前七国的文字大致可分为五大体系,秦系、楚系、齐系、 燕系以及韩、赵、魏使用的三晋文字。” “实际上哪怕曾经的六国,同一国内部也有差异,一些常见的字都有三至六种写法,一个马字便有十三种写法。” “天下一统,文字却不通,政令如何下达?官吏如何实施政令?百姓如何识字?识谁的字?” “若文字不通,后世如何教化百姓?” “若天下人各习各字,圣人之学如何传承?千年之后,互不相识!” “一个帝国,十几种文字,百姓如何有凝聚力?如何凝聚这奋六世之余烈打下来疆土?” “文字不通,则文化不通,国家迟早再次分裂,再陷战乱!” 赵凌望着那辩天台,道:“都说朕的父皇焚书坑儒,以绝圣人之道,但实则他焚的是思想异声,却半点不沾农书医书,坑的是方士迷信,却从未滥杀圣人分毫!” 第(3/3)页